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立德树人 >> 正文

立德树人丨郭少云:润物无声,微光致远


  • 作者: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05日     文章来源:高分子研究所      点击:

四川大学2023年

立德树人奖

获奖教师先进事迹

郭少云

个人简介

教授,博导。1987年以来在四川大学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至今。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兼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荣誉理事、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化塑料树脂产品分会委员、中国塑协异型材门窗专委会专家组组长等职,兼任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国塑料和聚氯乙烯编委会等期刊编委等职。

先进事迹

郭少云教授指导学生

郭少云是六十年代生人。这代人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对于“吃苦”的记忆。那些被动的“吃苦”体验,客观上磨练了意志,后来转化成为了他在科研上不畏艰难“自找”苦吃的精神,因此在科研课题的选择上他的理念就是:“做别人没想到的科研,做别人认为难而不愿意做的科研”。他通过身教言传把这种理念和精神传导给自己的学生。郭少云认为,教师立德树人的过程,就是“言传身教“的过程,就是“润物无声”的过程。因此,无论是在科研工作的传帮带,还是教学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老师都应该做到身先士卒,身体力行,身教言传。所谓身先士卒,就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先做出榜样,在科研上甘于板凳要坐十年冷,而不仅仅是站在岸边喊加油。36年来,郭少云每年在实验室的时间,都不少于他的学生;所谓身体力行,就是以教师自己的行动作为无声的命令,敢下深水,真正成为学生探索创新的带头人;所谓身教言传,就是要以园丁精神和工匠精神,孜孜矻矻,锲而不舍,立功立言立德。正是以这样的初心这样的使命感,36年来,郭少云将科学研究与教书育人相统一,培养了高质量的博硕士研究生200余名。他们走出川大校园后,基本都成长为所在单位骨干,多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市级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打造出了高分子材料领域里,一方绿树成荫的美丽风景。

与学生一起实验

曾经有人把教师比喻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在郭少云看来,很多时候,带领团队做项目,做实验,就好比是领着一队学生进入迷途重重的黑森林。这个时候,是需要老师给他们一缕光亮以指引方向的,这就像茫茫的大海上,航船需要灯塔的一束光来为其导航。老师的微光即便微不足道,却可以让学生坚定方向,不忘初心,行稳致远,从而使科研创新和实干兴邦的薪火相传。因此在教学和科研上,他总是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多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精神和能力,启迪而不包办,放手却不忘引导。他向往的不仅是要在一时一事的关键时刻“授人以鱼”,更要着眼于长远 “授人以渔”,从而使学生在坎坷的科研道路上,朝着理想的目标走得更远。这些理念在他36年的辛勤耕耘生涯中,一直躬行不辍。这种微光致远的信念,也成就了作为园丁收获的累累硕果。在36年的辛勤耕耘中,他带领团队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9项,发表学术刊物论文500多篇,其中SCI收录350余篇,研究成果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中央军委科技委军事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十多项奖励或称号,多项成果转化应用为高铁、高频通信、电力和建材等领域提供了关键材料,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而今,郭少云仍然奔波在立德树人的一线。他说,教师就如同渡口的艄公,把一拨拨学生送往对岸,自己则乐此不疲地迎来送往,带他们一程,再目送他们行远,而学术的薪火,就这样得以代代传承。



四川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一环路南一段24号明德楼347室
电话:028-85405390  邮编:61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