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视频会议,总结交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颁布以来师德师风建设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聚焦任务,精准发力,推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有力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孙尧强调,各地各高校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是要胸怀“两个大局”,深刻把握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战略要义。二是要着眼“两个关键期”,深刻把握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时代要义。三是要聚焦“两个制高点”,深刻把握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引领要义。铸牢师德师风建设使命意识。
孙尧要求,现阶段各地各高校工作重点是在总结经验、固化成果的基础上,聚焦短板弱项,精准施策发力。一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学校党委对师德建设的领导,压实二级单位主体责任,特别是院长和书记的责任,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实践。二要厚植师德涵养,开展好师德传统教育、师德榜样教育、师德警示教育。三要严把师德师风关口,严把入口关、考核关、监督关、惩处关。四要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强化尊师教育,保护教师权利,关心关爱教师,提升教师地位。
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省教育厅、山东省教育厅作大会交流发言。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吴海鹰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宣布成立全国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并公布专家名单。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全国妇联、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在主会场参会。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教育部直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相关负责人在各地各校分会场参会。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水平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近年来,复旦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的部署要求,一以贯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师德养成,做到“三个强化”,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可靠质量保障。
第一、强化体系培育,完善师德制度
学校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一是突出党建引领。坚持“三线联动”,以党组织的全面过硬带动师德师风建设成效的全面提升。巩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心线”,党委常委会每年定期研究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成立师德建设委员会,学校入选首批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强化院系党的领导“中场线”,将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校内政治巡察,作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夯实党支部建设“生命线”,健全教师党支部书记牵头开展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表现综合评价工作机制,推动教师党支部成为涵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平台、党员教师成为践行高尚师德的中坚力量。二是突出制度保障。制定实施《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把“强师行动”作为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首个攻坚行动计划,不断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政工作,完善师德制度体系。制定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实施办法、人才引进师德评价工作办法、课堂教学管理规定等,规范师德失范、学术违规、教学事故等处理流程,把师德要求内嵌到办学治校各环节、贯穿教师职业发展全过程。三是突出队伍支撑。明确党委教师工作部挂靠党委宣传部,强化思想和价值引领,把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部门主责。在二级单位增配分管教师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夯实基层工作力量,逐渐构建起校院两级教师工作队伍体系。定期举办专题研修班、召开工作会议,每周下发教师工作参阅,不断提升队伍工作能力和水平。
第二,强化宣传教育,注重师德养成
学校坚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注重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育人导向、职业志向有机统一,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一是坚持思想强基。每周二开展全覆盖政治理论学习,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教师对理论学习满意度超过88%。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把参观《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作为新入职教师的必修课,选拔7位优秀青年教师加入“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坚持不懈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轮训计划,加强对高层次人才、海归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政治引领。每年组织500多名教师开展组团式国情考察,引导广大教师强化使命担当、坚定“四个自信”。二是坚持典型引路。持续开展向钟扬同志学习活动,建成钟扬纪念室,每年评选表彰“钟扬式”好党员、好老师、好团队,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种子精神。建立“十佳百优”荣誉体系,评选各领域、各条线先进典型,让每名教师都有可学可敬的榜样。邀请全国优秀教师、“为人为学为师”先进典型等优秀教师与新入职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座谈,示范带动青年教师提高师德修养、践行育人使命。近年来,学校2人获全国“杰出教学奖”、1人获全国模范教师、1人获全国“最美教师”和宝钢教育奖特等奖,1人获全国最美思政课教师。三是坚持规则立行。通过教职工大会、理论学习、组织生活、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宣讲《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等教师行为规范。新教师入职培训中专题讲解准则要求,定期编发师德失范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树牢教师的底线意识、纪律意识。
第三、强化师生共育,落实“三全育人”
学校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为重大契机,引导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一是强化教书育人本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已建成示范课程412门。深入开展“三全育人我当先”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守好课堂主渠道。全面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完善导师准入和考评制度,强化实验室、课题组思想引领、科学研究、文化培育三位一体的育人功能,构建和谐共进的导学关系。深化教书育人评价机制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学科特点、与育人贡献挂钩的评价标准,实现评价与激励的良性互动、导向到成效的闭环管理。二是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按照师生比不超过1:20配备书院导师,在院系推广全员导师制、寝室导师制等,鼓励教师担任创新创业项目、社会实践以及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依托重大项目组、课题组成立师生联合党支部,建立交流密切、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三是营造尊师重教氛围。举办“致敬大师”系列活动,通过原创话剧、专题展览、文学作品、系列丛书等形式,厚植校园师道文化。连续十多年开展“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好导师”评选,由学生自发推选投票,被誉为“教师一生中最看重的荣誉”。每年隆重举行教师节表彰、退休教职工荣休仪式等活动,弘扬尊师风尚。
复旦大学将进一步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教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先导和基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焦扬)
一、用西迁精神汇聚伟力
西安交通大学1896年成立于上海,初为南洋公学,1921年改名为交通大学。1956年,党中央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考虑、从全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布局出发,决定交通大学西迁。西安交大扎根西部64年,也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精神作出重要指示,并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再次提到西迁老教授,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今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莅校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总书记的讲话升华了西迁精神的内涵,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政治方向,为师生拼搏奋进注入了不竭动能。
二、用国家战略明确方向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教育部日前公布的《第五轮学科评估方案》也明确提出“构建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以‘质量、成效、特色、贡献’为价值导向”的基本原则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加师资队伍建设的四大指标体系,体现了高校评价体系重实效看贡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方向。
从高质量发展主题,大循环、双循环战略,到第五轮学科评估基本原则,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表明,高等教育领域落实国家战略、担负国家使命,教师队伍正在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任务和责任。
三、用思想文化涵养师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队伍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当中应起到基础作用。交大老校长彭康也曾谈到,办好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党的领导和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建校124年、迁校64年来,秉持“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办学定位,逐步形成了以西迁精神为底色和基石的“爱国爱校、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的西交大特色师德。
坚持以西迁精神涵养师德师风。设立“西迁纪念日”,建设西迁博物馆,成立西迁宣讲团,通过新教工入职、教学培训、导师培训、交流座谈、学术沙龙等活动,开展西迁精神教育,让教师铭记交大人的西迁奋斗史,自觉印上西迁精神的烙印,在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不断挖掘西迁精神的时代价值,坚持扎根西部坚守西部。总书记对西迁精神的充分肯定和对学校工作的高度评价,再次激发广大教师争做西迁精神新传人的热情,矢志勇担国家使命,创造交大荣誉。
坚持以思想引领筑牢师德根基。开展“爱国奋斗、不忘初心”系列研修活动,举办“走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正确道路”专题活动,增强教师对党的感情、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开展新教工入职宣誓、签订师德承诺书、表彰先进等,引导教工树立献身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以独具交大特色的书院为载体,加强师生交流,开展“火炬讲师”“青年学术沙龙”、青年拔尖人才分享会等,增强对教师的思想引领和人文关怀。
坚持以长效机制保障师德建设。坚持党管人才,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建立师德师风日常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各分党委制定师德建设实施细则。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明确教师在教育教学、学术活动、为人师表等方面21条师德禁行行为,要求研究生导师做到“八要”“十不准”;明确教师每年须参加2个学时师德教育;要求青年教师转长聘前须累积不少于2个月的社会实践经历。将师德考核作为人才引进、考核评价、职务晋升、岗位聘用、评奖评优、导师遴选、人才推荐等活动的首要条件。
四、用坚实平台保障队伍
学校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战略,全力推进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致力于打造国家在西部重要的科研和文教中心,目前已建设了29个研究院、8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379个研究机构和智库,汇聚院士、领军、青年拔尖等各类人才。人社部在创新港设立中国西部海外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联合陕西省、西安市建立了“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和“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着力打造西部“智高点”和高端人才培养的集散中心,为组建大团队、建设大平台、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提供坚实保障。
举办丝绸之路青年学者研讨会。目前已举办六届,共吸引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200余位优秀青年学者参加,以实际行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将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举措,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营造教书育人氛围,凝聚矢志报国动力,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贡献交大智慧、交大力量。(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卢建军)
“师生融乐”是一流大学的魅力所在。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抓住“师生关系”这一师德师风建设关键点,着力构建“师生融乐”新型师生关系,坚持育人者先自育,引导师生平等交流、自由互动、深度对话,探索“师生融乐”的场域从课堂教学拓展到学术活动、文化活动、实践活动、体育活动,做到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皆育人,不断深化教育共同体、学术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建设。
一、坚持价值引领,提升“师生融乐”的育人自觉
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崇尚学术”办学理念,以“勤读力耕、立己达人”为精神内核,不断提升育人自觉。
一是牢记总书记嘱托。习近平总书记先后给我校“本禹志愿服务队”、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号召师生“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两封回信让全校师生深受鼓舞,在学习践行回信精神中形成了“为中华复兴而育人”“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的共同价值追求。
二是突出以文化人。学校提出校园文化与学术活动要坚持育人品性、学术品貌、文化品位,推动文化学术活动由数量型向品质型、展示型向参与型、娱乐型向涵育型、“品牌型”向常态型转变,着力构建“师生融乐”的文化学术育人环境,实现优良师风与浓醇学风的互促共进。
二、强化文化涵育,营造“师生融乐”的人文生态
“师生融乐”,关键是融,只有师生相融,师德师风才能对学生产生涵化作用。为此,学校从有利于师生共同参与的文化活动着手,重点策划“两季三节”(毕业季、迎新季,狮山读书节、狮山艺术节、狮山欢乐节),把高品质文化活动作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扩展课程思政渠道、创设情境育人课堂的契机和载体。
一是以平等关系促进师生融乐。师生关系首先应该是无阻隔无张力的平等关系,学校提倡、鼓励、要求在文化活动中教师、干部和学生打破身份界限,平等互动。“狮山读书节”中,书记、校长与200余名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师生在线接力阅读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毕业季中,教授、院长当司机,驾驶新型农机装备载上学生在校园巡游;校运会中,把领导坐的主席台改为师生代表观礼台,把领导颁奖改为师生代表颁奖,把精神文明奖评委由领导担任改为学生担任。
二是以共同参与促进师生融乐。学校所有文化活动,不同部门、院系、社团、年龄、国籍的师生都可通过自荐、他荐以及邀约等方式,成为活动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和获益者。“狮山欢乐节”中,2000余名中外师生自发策划组织了204个创意项目,300多位教师参与筹备,或者跟学生一起组队、或者指导学生、或者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共同守岁迎新年。迎新季中,师生共同策划了118项迎新活动,一批教授带领学生开展迎新学科文化体验活动,12名富有学术建树的青年教授与来自各专业的新生围坐一堂,共同聊足球、聊马拉松、聊摄影、聊有趣的大学生活。
三是以开放共享促进师生融乐。学校将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校园核心区建设成促进师生融乐的课程思政、情境育人的资源聚集地,称之为“狮山文谷”。以“平等共创,开放共享”为理念,通过空间服务、条件支持、经费赞助、宣传推广等支持师生常态化开展小型多样、不拘一格、重在互动的学术文化活动。今年,由师生自发发起、自由参与、自主组织的小成本、小场地、小众参与的深度学术文化活动,已在“狮山文谷”开展100余项。
教师在这些活动中,不仅以学识、才能吸引学生,更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学生在与老师的融乐之中得到“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的涵育。与此同时,教师也在与学生的互动交往中享受到教书育人的无穷乐趣,增强了“为中华复兴而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丰富实践载体,创设“师生融乐”的育人情境
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把构建“师生融乐”新型师生关系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全过程。
一是融入思政育人。推进教工党建与学生思政工作无缝对接,教师成长与学生成才融合发展。课程思政建设学院党委有规划、教工党支部有计划、党员教师有方案,做到人人讲思政、课课有思政。学校领导班子带头给学生讲思政课,院士、国家教学名师纷纷走上“名师讲思政”讲台,180名党员领衔主持课程思政示范课230项。
二是融入学术育人。在“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早进团队”的“三早”模式引领下,学校科学研究平台面向本科生全面开放,院士、知名教授与本科生零距离交流,本科生可以到国家重点实验室接受科研训练。由学生自主选题备赛、跨学院导师团队指导的iGEM团队先后7次获得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金奖。
三是融入实践育人。鼓励师生共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3月,组织师生并肩就地帮扶春耕生产,师生共同制作的科技支农视频阅读量超过1亿次。今年暑期,策划开展“乡村振兴荆楚行”,300余名教授带领4600余名学生共同助力湖北农业农村疫后重振、灾后重建。
今后,学校将持续推动“师生融乐”新型师生关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引导教师潜心育人,涵育新时代师德师风。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高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内在要求,努力构建系统化的制度和机制,扎实推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师德养成。
一、坚持党的领导,建立强有力的教师工作体系
学校党委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思政工作的核心内容、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工作,建立上下贯通、全员覆盖的教师工作体系,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
一是构建党政协同、上下贯通的工作机制。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统一部署,明确校、院、支部/系所三级体系,层层压实责任。学校层面建立了分党委书记联席会、院长联席会和管理服务联席会三大会议机制,学院层面建立了支部书记联席会/系主任联席会机制,进行学习、通报、交流和部署,有效破解“中温下凉”问题,及时传达中央和上级精神,协调推进工作落实。
二是实施覆盖全员、直达一线的“学习日”制度。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学习日”活动,学校统筹加强对学习内容的指导,以支部/系所为单位开展,构建了以教师为主体、集“理论学习、业务交流、工作部署、听取意见”为一体的机制,每单周三下午进行,覆盖全部单位、所有支部、全体教师,上传下达、相互交流、统一思想,真正实现把中央精神和学校部署安排及时传达到每一名教师,凝聚发展合力。
二、坚持务实求效,构建科学管用的制度机制
学校党委围绕“实”字下功夫,将上级精神与学校实际、正面引导与底线约束有机结合,制定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师德失范行为预防与处理办法》等文件,确保师德制度科学规范、务实管用。
一是凝聚共识、汇集众智,让制度“立得住”。学校围绕“何为师德”“如何践行师德”开展大讨论大调研,面向各二级单位、师生代表、校内外专家等群体进行9轮意见征集,收集意见 450余条,把师德建设的问题找实、根源找深、方向找明。
二是各负其责、规范流程,让制度“行得通”。教师工作部统一归口受理师德失范行为投诉举报,根据部门职责、业务归口分类开展调查认定处理工作,规范了“发现受理、调查认定、处理执行、复议复核、变更解除、监督问责”等流程,实现闭环管理。特别是为有效防治性骚扰,专门制定《性骚扰防治工作操作指南》,清晰界定性骚扰的内涵外延,提升性骚扰防治针对性。
三是分级分类、抓早抓小,让制度“真管用”。将师德失范行为分为11种3等级,借鉴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根据情节轻重分级处理。针对有师德失范倾向的“苗头性”问题,充分利用舆情监测、督查巡察、学生评教等工作及时发现,学院通过提醒谈话、调查座谈等形式,及时提醒、防微杜渐。
学校在新生第一课、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开展师德教育,在新生手册中明确规定投诉举报渠道,在网站公布“一张图读懂师德制度”,加强教育宣贯,明师德、划底线、强监督。
三、坚持多措并举,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学校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坚持多措并举,做好日常教育督导,扎实推进师德建设工作取得成效。
一是强化榜样引领。设立“立德树人奖”作为教师队伍最高荣誉,“本人不申报、干部不参评”,师生参与率达94%。4年来评选出46位扎根一线、倾心教学的师德楷模。成立师德宣讲团,开展24场宣讲,覆盖全校所有单位。王华明院士获本年度杰出教学奖,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二是坚持全程考评。将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贯穿教师职业全周期,在招聘引进、晋级晋升、导师遴选、评奖评优、考核评价等全环节将师德考核摆在首要位置。构建教研、教学、研究、实验和管理服务的五大系列发展体系,将师德师风纳入教师队伍分系列发展全程评价体系。坚持师德师风与个人发展相统一,打造德教双馨、分类卓越的一流师资队伍。
三是严管厚爱并重。加强警示教育,把师德教育纳入“党风廉政宣传月”和“学习日”中,引导教师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好关心关爱,建立重点教师台账,区分心理状况异常、导学关系紧张等6类问题,落实“一人一策”。组织教师节表彰、从教秩年慰问、荣休座谈、送生日祝福等活动,建设温暖北航,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
立足新时代,北航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思想引领,完善制度机制,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学校各项工作,努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 赵罡)
近年来,山东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教师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兴教必先强师”,始终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以优秀传统文化铸师魂、以先进典型弘师风、以教育培训强师德、以刚性约束严师行,引导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潜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涵养优秀师德师风
深入挖掘山东省特有的文化资源,重点依托孔孟故里、革命老区,建设21个省级师德涵养基地和35个教师实践教育基地,以溯师源、悟师道、弘师德为重点,广泛开展沉浸式、对话式、体验式师德实践教育,切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沂蒙精神等红色文化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师道,自觉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目前,累计有3万余名高校教师到基地进行实践教育。在曲阜师范大学建设全国首家教师文化主题、师德教育特色博物馆——中国教师博物馆,构建“拜先师孔子以就道”“观教师风物以悟道”“学教师典范以弘道”为核心的师德教育模式,强化教师实践教育,弘扬师德文化,涵养师德师风。目前,中国教师博物馆已列入全国十家师德师风建设基地之一,每年我省高校教师1万余人、省外2万余师生到馆接受师德教育。
二、倡树师德先进典型,弘扬高尚师德风范
从2016年以来,陆续组织开展了“齐鲁最美教师”“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我身边的师德标兵”等评选活动,选树表彰师德模范教师,总结宣传师德先进事迹,示范引领广大教师弘扬高尚师德,潜心教书育人,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近年来我省涌现出了彭实戈、魏建、魏亚丽等一批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模范教师,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其中“齐鲁最美教师”评选点击量2020年超过1.68亿次,营造了学习尊崇师德模范、紧跟师德模范步伐、弘扬师德模范精神的浓厚氛围。各地各高校也积极组织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最美教师等选树表彰活动,综合运用事迹报告、媒体宣传、文艺创作等方式,大力宣传师德师风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讲好师德师风故事,传递师德师风正能量。
三、强化教师师德养成,让育人者先受教育
坚持“育才由育师始”,加强对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建设的指导,通过经典诵读、一线优秀教师校长进课堂、实习支教、志愿服务等方式,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全面提升师范生职业素养和师德修养。严把高校教师入职关,在招聘录用和人才引进中强化思想政治素质和德行考察,在岗前培训中设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作为高校教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倒逼新入职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更好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在各类高校教师、干部、高端人才培训项目中,设置师德培养模块,明确规定课时学时,教育引导广大教师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高尚的道德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
四、坚持评价第一标准,突出考核刚性约束
将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纳入高校党建考核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切实压紧压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责任。落实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第一标准的要求,将遵守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情况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教师知准则、明底线、筑防线。健全师德监督检查机制,畅通监督举报渠道,从严从实抓好教师师德考核,在职称评聘、评先树优、年度考核等工作中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对出现严重问题的“害群之马”,坚持“零容忍”,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并依规依纪依法进行惩处。
下一步,我省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山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邓云锋)
黑龙江省教育系统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决策部署,按照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要求,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着力完善机制、创新方法,不断提高高校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以师德师风为硬指标,把好教师准入第一关
一是明确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招聘引进前置条件,要求申请人提供任职学校出具的《思想品德鉴定表》以及高校师德专题培训结业合格成绩单,将师德师风要求挺在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前头。二是把师德师风作为高校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必修课程,依托高校师资培训中心,三年培训新入职教师1.1万余人次。2020年该课程计43.68学时,占总学时数的21%。三是各高校通过校本培训和校史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师德典型。哈尔滨理工大学建立新教师入职宣誓制度,引领入职教师弘扬师德。四是紧盯青年教师师德素养提升。东北石油大学通过成立青年教师联谊会、学校老中青三代教师“结对子、老带新、授经验”等活动,传好师德接力棒。
二、以《十项准则》为标尺,打出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组合拳”
一是推动高校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培训常态化。从2017年开始,每年在全省高校在职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培训。二是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组织高校新任职辅导员上岗培训,两年培训880余人;与省委宣传部联合开展“最美高校辅导员”暨辅导员年度人物推选展示活动,哈尔滨理工大学任佳伟、哈尔滨工程大学刘铁分获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称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周苏娅被中宣部授予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称号。三是突出党建实效。以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教师队伍建设为着力点,创新推出高校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千堂党课进支部”等载体。四是将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纳入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三、以师德先进为样板,大力弘扬师德主旋律
一是每年召开全省高校师德师风经验交流现场会,推动互学互鉴。2020年召开全省优秀援鄂教师代表师德先进事迹报告会,全省1.72万人在线观看。二是坚持开展评选师德标兵、道德楷模和主题师德论坛等活动,三年来,开展了向全国优秀教师汪自强、曲建武、郑德荣、陈琳、李德威、于瑾、沧南学习活动,组织了“李保国先进事迹宣讲”、“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推选、学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永坦院士等特色活动。三是坚持开展全省高校师德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三年评选先进集体45个、先进个人100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王秋菊副教授带动农户养殖狮白鹅,被教育部列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
四、以惩处机制为戒尺,严肃师德失范行为处理
一是建立考评机制。每年召开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同步部署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任务。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对高校政治生态考核指标体系。各高校均将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贯穿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全过程、各环节。二是建立廉洁机制。各高校通过党员干部廉洁谈话、支部书记上廉洁党课等方式,推动教师廉洁从教。三是建立纪律约束机制。畅通受理举报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2019年通报高校违反师德师风典型案例7起。各高校定期发布教职工师德师风警示案例,以案明纪、以案促改。四是建立惩处机制。明确高校在职教师从业行为“十禁止”,出台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在全省高校集中开展“微腐败”专项整治行动,2018年以来累计查处案件29起,处理34人。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黑龙江教育系统始终坚定不渝的工作主题。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强化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久久为功、务求实效,着力打造立德树人、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黑龙江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赵国刚)
(来源:教育部)
四川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一环路南一段24号明德楼347室
电话:028-85405390 邮编:61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