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基层风采 >> 正文

【“疫”线思政教师】张践:云端相见 “疫”路同行


  • 作者:     发布日期:2020年03月12日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

疫情面前,每个人都是战斗者、奋斗者,都应各尽其责、有所作为。在这个特殊时期,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以疫情阻击战中的感人场面、动人事迹为素材,让“空中课堂”鲜活起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张践老师,以疫情为空间场、历史为时间场,和学生们一起在云端,奉献了一堂堂理性与感性共振、思想与理论辉映的线上金课,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受到学校督导委的高度评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张践老师,走入一堂生动的史纲课。

授课三六计:“Bug消灭在课前!

为了保障高质量的线上课程,张践老师精选授课平台,按照课程设计特点和教学要求,综合运用不同平台进行讲授。线上授课前,张践老师会同助教对线上授课工作提前进行演练、反复测试,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做好预案,充分做好“实战”准备。最后确定以腾讯会议为授课主渠道,同时准备了腾讯课堂、“雨课堂”、QQ群课堂等平台作为补充,以备不时之需。

【空中史纲课  有料更用心】

张践老师认为“肺炎疫情应该成为思政课教育学生的最好的教材。”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第一次课堂,张践老师以《从医病到医国》为题,从“近代史上鲁迅弃医从文”、“孙中山弃医从政拯救国家”、“毛泽东建立新中国后写‘送瘟神’”三个案例展开教学,帮助学生解析国家与疾病的关系,从成千上万奔赴湖北救死扶伤医生的感人事迹中触动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英雄的城市、不屈的历史,武汉的近代史就是中国近代的缩影。张践老师以《为什么说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为题,从武昌起义、叶挺独立团占领武昌、八七会议、武汉保卫战、从万里长江第一桥、1998年特大洪水、肺炎疫情七个案例入手,诠释了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引导学生运用课程内容回答实际问题,以真情打动人、以事实教育人,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使得史纲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

有温度的历史课,需要老师合理地去创设情境。正如张践老师所说,“非常时期,上好思政课是思政教师的本分。我们上一百节思政课,都不如肺炎疫情期间国家、社会、医务工作者和子弟兵的实际行动带给学生的感受深刻,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用英雄的事迹来升华思政课内容,让历史变得有温度,有情感。”

最真实的人和事往往直抵人心。张践老师善于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恰如其分地利用教育的时机和分寸,使史纲课富于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课堂上,他特意连线湖北籍学生,请同学分享国家支援武汉的感受,并将川大华西医疗队赴鄂战疫的真实案例纳入课堂,使学生对于身负的使命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主solo?网课不是一个人的表演,更要互动】

千里网课一“线”牵,师生相逢在“云端”。隔着屏幕的课堂,如何引人入胜?如何让学生保持活跃度?张践老师自有妙招。

结合生活,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把当下热点话题和历史元素渗入教学内容中,直播教学中采用讲故事、举例子的形式,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让学生的思路跟着内容走,确保了学生的课堂关注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一堂课结束,总有学生感叹“还没有上够这门史纲课”!

互动讨论,兼顾教学灵活性。直播采用腾讯会议模式,师生共享屏幕,教师同步讲解。设计提问环节穿插到讲课过程中,学生可在聊天框内输入文字回答问题,与课堂内容无缝衔接地展开小讨论,保障有效的师生互动。

立体教学,线上线下全面融合。课前,张践老师与学生建立微信学习交流群,告知教学安排。课后他随时和学生展开互动沟通,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当学生真正把老师当成朋友,自然地会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中。

 

“云端”体验,ta们有话说】

校督导组王云老师:张老师讲得好,“润物细无声”,将课程内容进行了有效拓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互动效果较好。

助教王若涵:很荣幸成为张践老师近现代史纲要的助教,在共事的两周内,我有以下几点感触:一是张践老师对学生、对课堂抱有高度负责的态度。课程开始前张老师首先对网络教学软件进行调试,帮助未使用过的同学提前适应,避免因技术问题占用上课时间,之后每堂课也都会提前告知上课方式和上课时间。二是张老师的课堂引人入胜,课堂互动性强又不乏趣味。他的声线温和有力,能够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但是课堂也不能一直是老师的个人舞台,需要老师和学生交流来共同完成,张老师在处理这个环节上,采取的提问次数比较多,但大多都是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且以平等的角度展开,例如“诸位认为这种情况会还是不会”,能够让学生在对话框展开讨论交流,当然也有一些学生会提出问题,张老师看到后会及时展开回答,补充拓展知识点,并及时拉回课堂主线,学生乐于和老师交流,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张践老师性格豁达率性,和他共事的过程非常愉快,作为近现代史纲要课堂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在线上授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适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磨合,张践老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上为我做了示范,也对我在待人接物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对此我感到很幸运。期待春暖花开重返课堂,近距离感受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的魅力!

助教刘诗雨:作为张老师的助教,经过两周的教学,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张老师的人格魅力对课堂效果的积极作用。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每一位川大学生和老师只能相隔屏幕交流学习,其中有很多不适应和麻烦,但是我们班的同学和张老师都努力的克服各种问题。根据我这两节课的助教经历,张老师将深刻的理论知识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传递出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聊天区进行有序的讨论,还有同学课后找张老师深入讨论问题。就我个人来说,我也很喜欢张老师的教学方式,课堂氛围整体都比较轻松,不是历史理论的枯燥宣讲,而是真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真正有学习的收获!

学生对张老师的课堂评价一是专业性,二来就是课堂的有趣性。

华西临床医学院沈飞同学:我喜欢张老师的史纲课是因为张老师自带一种亲切感,师生有效互动,虽然是在线教学但课堂氛围很好。张老师的拓展延伸教学,以点拓面、再由面驭点,拓展了我们历史学习的范围,拉近了我们与这门学科的距离,激发了我们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机械学院汤先豪同学:对张老师的好感是始于他的声音,但后来便深陷于他的才华。“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历史之事,事无巨细,皆可口述,亦使我沉醉其中,感受文字、话语和历史的力量。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张老师却不止是传道授业解惑,在个人言行上也给我树立了看齐的榜样。上了张老师的课让我真正认识到学习历史的意义,明了过去,以史为鉴,明正现实。

艺术学院王晓琪同学“诸君,我们今天来聊聊这部分内容……”张老师就这样为我们开启了一段历史之旅,这段旅程很短暂,但是收获很多。即使是线上教学,课下单独找老师问问题,张老师从各个方面分析、认真回复,让我豁然开朗,张老师真的是一位不可多得、不容错过的好老师。

建筑与环境学院郭睿明同学:张老师的课如同高山流水的乐曲,课本是乐谱,老师是把铅字变成音符的演奏家。PPT制作精良,但老师上课从来不是念PPT。上课时,张老师旁征博引,史实、名言信手拈来,用丰富、准确的史料和科学的唯物史观带领同学们沿多种线索认识问题:随着空间探寻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的记忆,沿着时间条分缕析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顺着哲学从黑格尔讲到马克思。张老师不仅能背诵毛主席诗词,还能讲出词义、诗意,中西并用,红线贯穿,帮助同学们明确了许多以前没有认清的问题,课堂上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而且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积极性很高。

 

 

 

四川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一环路南一段24号明德楼347室
电话:028-85405390  邮编:610065